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周俊华:生产队的往事·盖房(20)

自古以来,人们都想有个遮风避雨,休息,落脚,睡觉的安乐窝-房屋。

在生产队时期,社员的住房是怎么盖的呢?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社员互相帮助盖房,一种是生产队帮着盖房。

我们生产队的做法是:社员盖房就是生产队的事,需要盖房者,提前向生产队打招呼做出申请,生产队帮助解决苫屋子用的麦秆莛子;搅泥墙用的麦糠;屋基根角上面用的防潮豆秸;脱坯用的麦秸;搭墙的土。盖房时需要多少人,队里头也分派好。同时,还规定参加盖房者,不能让主家管饭,按正常出工,队里给记工分。这项规定,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难题。

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对于刚解决温饱的社员来说,盖房的前三年都要省吃俭用作准备。今年备点砖和瓦,明年备点檩条,后年做好门窗。就连平时走在路上碰到的一块半截砖,也会弯腰拾起来攒着,留作盖房垒地基时用。为了住一个舒适的家,每家盖房都是平时一点一滴攒起来,又是勤俭节约从嘴里一口一口省出来的。

六十年代,宅基地管理比较宽松,队里干部对社员家庭情况都非常了解,谁家该娶媳妇了,需要建房,心里都有数。按申请早晚的顺序,都要分给一份统一规划好的宅基地。

主家盖房时,都会请来风水先生看看,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以确保动土打夯的顺利进行。并摆上供桌、供品,烧香,磕头,祷告土地爷,祈愿各方神灵保佑,让盖房时平平安安,顺顺当当。希望建起的新家,子孙后代幸福美满,人丁兴旺。然后放鞭炮,以驱赶邪灵。敬畏鬼神的最好办法:就是鸣炮示意吉神保家护院;邪灵退避三舍;祈求各界神灵行个方便;人们好在此安居乐业。

盖房师傅根据主家要求,根据三间房屋的大小,四个角楔上木橛,扯上线,趁平地面。那时,盖房不用挖地基,打夯把暄土砸实即可。以前农村的夯,大部分用垫在大门下面那样的石砧,在石砧上绑上根夯把手,一边拴两根绳子,一人手扶夯把,四人拽绳打夯。扶夯的就是喊打夯号子的人,他是一个头脑思维敏捷,语言组织能力强的人。打夯号子一般都是固定的节奏及调子,没有固定的语言内容,根据实际需要现编的,触景生情的口号更能鼓动煽情。

如领夯的喊:咱们抬起夯啊!

众人喊:嘿哟。

从这里往东打啊!

嘿哟。

都要使点劲啊!

嘿哟。

才能打得平啊!

嘿哟。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领夯人又喊:咱们全都有啊!

众人喊的就变了词:嗨哟~~嗨哟。

拽起夯啊!

嗨哟~嗨哟。

下力气啊!

嗨哟~嗨哟。

高高抬啊!

嗨哟~嗨哟。

使劲砸啊!

嗨哟~嗨哟。

几个人喊着号子,用力把夯拽起,掌夯人趁势高高地举起夯把,然后大家放松绳子,掌夯人扶着夯重重地砸向地面。他喊着妙趣横生的号子,逗着乐子,在活跃风趣的气氛中,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往往在人们的意犹未尽中,地基就打好了。尽管有点累,听着打夯的号子,大伙的情绪高涨,干劲十足。到了收工的时间,人们才抽根烟,喝碗茶,下工回家。

地基打好后,趁平。底座挨排竖着垒两排砖(五十公分宽),用泥抹平,垒上一层三七墙,砖一横一竖压着茬垒,这样就留有半块砖的空隙,主家为了节省,不把整块砖敲两半,而是安排人挎着半截砖或碎砖头填充。这留下的空隙,我们的土语叫填算。这样垒好后,抹上泥,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有垒五层、七层、或九层的根角。垒好后,把从生产队要来的最好隔潮物豆秸,整齐的摆在砖上去,搭墙时把砖和泥巴隔开。收拾好后,生产队派人拉土、和泥、搭墙。头天下午把水洇好洇透,第二天反复的脚踩,抓钩扒,泥和到软硬适度,掺上麦秸,也叫捻草,它能把土紧紧的连接在一起,搭出来的墙不怕雨淋,结实耐用。

搭墙时,有专用工具粪叉子,三根直齿,两人做搭档,一人在下,一人站在垒好的地基上。下边的人一叉一叉的挑起递上来,上边的人整整齐齐的把泥垛起,上下左右,不歪不斜,一次只能搭一米多高。搭好后,留下两人廓墙,把墙上多余的泥去掉。这是个技术活,需要有眼力。俗话说:木匠眼里有线。他们也同木匠一样,眼里有一根无形的线。只见他们左手握着叉子前把,右手握住叉子把尾,左胳膊贴着墙,斜着身子,眼睛吊着线,把凸出的泥一点一点的廓掉。这是个慢活、细活,墙廓过之后墙面平平整整,廓墙的师傅,主家会管饭的。

有时生产队盖房的技术人员不够用,队长会跟邻队的队长打招呼,借用。因为平时互有来往,各自给记工分。那时,即便再有本事的人,离开生产队这个集体,也盖不成房子。生产队是社员们的主心骨和靠山。

土坯,是盖房子离不了的材料。脱坯时,生产队把脱坯的土拉好,选个好天气,提前把土洇好,准备好掺在泥中的麦秸,麦秸就像预制板中的钢筋,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队里就派人进行脱坯。主家准备香烟,开水。因为活重人少,为争取时间,有时主家也管个家常便饭。

记得有一次,盖房的主家头天把脱好的坯,掀起横立晾晒。收工时天还晴得好好的,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天将黎明时突然下起了雨。主家心里害怕天气变化,不敢深睡。一下雨,就立即外出大喊:“下雨啦!”左邻右舍闻声而起,向脱坯的地方跑去。那边的队长也边走边喊:“下雨啦!都快起来垛坯去!”就连住的最远的户家也急急忙忙地跑向脱坯场,雨声就是命令,坯场就是战场。男的、女的都齐聚脱坯场,搬坯、垛坯。大家忙而有序,不大的工夫,坯垛好了,雨也停了。队长很有经验地说:“鸡鸣雨下不大。好啦,大家回家歇会吧。”主家感谢的不知说什么好。那时,民风淳朴,社会风气正,邻里互相团结,集体有凝聚力、号召力,社员奔有方向,学有榜样,雷锋精神早已深入人心。

盖房是顺利的,由于平时准备充足,生产队大力支持,社员们又团结肯干,坯墙垒好,窗棂子安上后,就进入重要的环节-上梁。

上梁时,要选择黄道吉日,上香、放鞭炮、贴对联。两边大梁上交叉着贴的对联,上联是:上梁吉逢黄道日,立柱喜遇紫微来;下联是:立玉柱风调雨顺,架金梁人寿年丰。横批:吉星高照或国泰民安。

上梁之后,扣叉手,摆檩条。根据房子的宽窄,摆五路或七路檩条,脊檩用凸凹槽卯起来。其它的二路檩、三路檩之间长短交叉,或用凸凹槽卯着连接在一起。然后,高高的堂屋脊檩挂着: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传说,姜子牙奉了元始天尊的命令,斩将封神,封了365路正神。姜子牙在封神时,把自己的位置给忘了,不甘心,仔细一想,所有的神都封在了地上,我既然封了你们,我就要比你们高。所以,就把自己封在了房梁之上-脊檩的位置,在众神的头顶。因众神都是他封的,看到姜太公蹲在房顶,走路时也就避开他。于是上梁贴对联,就成了民间建房时的一个古老习俗。并提醒人们,在建筑工地,无关人员,不要靠近,也是对于盖房者一种安全、顺利的期盼和祝愿。

盖房是大事,上梁时生产队提倡勤俭节约,能省则省。主家只需买来烟和糖果,大伙抽根烟、吃块糖,欢欢喜喜的热闹一翻,不需要太大的排场。

上好梁后,房子上盖经过钉缘子、铺八箔(高梁杆用麻绳打成),箔上面打上一层稠麦糠泥,苫上厚厚的麦秸莛子。苫麦秸莛子从屋沿向上进行,在苫的过程中不断地斜着从下向上用苫草的工具用力的拍打着麦秸莛子,使麦秸莛子苫的实在、整齐、好看。前后房顶都苫好后,用小瓦合脊,当时被称为—大亮脊。为了防止风刮,在屋檐连上一排细竹杆。新房墙体内外,再进行搅泥。

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土香芬芳,冬暖夏凉的农家安乐窝,便宣告完成。主人也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段壮举。

过去,尽管物质条件那么差,可过来的人说起以往的事,还都会沉浸在回忆之中。他们不是迷恋那段苦日子和低质量的生活,而是只想记住老祖宗教我们盖房的传统手艺,也更是一种记忆中舍不掉的乡愁。

随机推荐:
零食大礼包肉 蜜蜡手串 冷库门帘 椰子满天星 面膜套装 小熊蒸蛋器 紧箍咒手镯男 手杖贴纸 夏季沙滩裙 灭蚊神器 家用 无烟烧烤炉 彪马彪马拖鞋 短袖中老年妈妈 布丁模具 7.5kw变频器 电玩巴士 玩具男生枪 电动 牛仔短裤 夏 监控设备 摇摇床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